隨著國家垃圾分類政策的不斷推進,目前46 個重點城市率先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先行先試、示范引導,已經基本建成了生活垃圾分類投放、分類收集、分類運輸、分類處理系統,多個中小城市也在逐步跟進推行垃圾分類工作。按照《關于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》要求,到2025年,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將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。在垃圾分類過程中,廚余垃圾的分類收集量在多個地區已超過預期,廚余垃圾如何妥善地處理,已經成為當前繼續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環。
其中一項處理技術叫厭氧發酵。厭氧發酵是通過多種厭氧微生物(包括厭氧有機物分解菌/不產甲烷厭氧微生物、產甲烷菌等)的新陳代謝,將物料分解轉化為甲烷、二氧化碳及發酵殘余物(沼渣、沼液)。根據發酵原料固體含量的不同,厭氧發酵主要分為濕式厭氧發酵和干式厭氧發酵。濕式厭氧發酵的固體含量一般在15%以下,干式厭氧發酵裝置內固體含量一般大于18%。二者工藝流程并沒有顯著區別,都是采用“預處理系統+干/濕式厭氧系統”,但兩種工藝由于含固率不同,因此其反應器結構形式、停留時間、常用反應溫度、沼氣產生量等均有一定差異。實際運用中,濕式厭氧技術較干式技術成熟較多,目前國內已建成的廚余垃圾處理廠大部分都采用濕式厭氧技術,但近些年隨著生活垃圾分類推進和技術不斷成熟,采用干式厭氧發酵技術的項目也在增加。
在處理厭氧發酵過程中,會使用到臥螺離心機處理固液分離。達到固液分離效果。